6月25日是第27個全國土地日,國土資源部規劃司副司長周建春、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副主任鄖文聚做客央廣政務直通《中國之聲》特別節目。他們在節目中呼吁,保護耕地不僅要重視數量,更要加強耕地質量和生態功能建設。
周建春指出,基本農田、耕地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。城市周邊劃定永久基本農田,一方面可控制城市土地粗放利用和無限制擴張;另一方面,永久基本農田作為城市重要的綠帶,也將發揮重要的生態功能。因此,“即便是生態工程也不能違法違規占用耕地。”
鄖文聚在節目中用數據說明未來土地整治的巨大空間。他說,2017年初頒布實施的《全國土地整治規劃(2016-2020年)》提出,要通過土地整治補充耕地2000萬畝,其中,通過開發宜耕未利用地補充耕地510萬畝。他建議,未來土地整治不僅要加強補充耕地數量建設,更要注重對耕地質量、生態的保護和建設,真正實現耕地數量、質量、生態“三位一體”保護。
鄖文聚呼吁,保護耕地要從源頭做起,即建設要少占耕地,同時確需占用耕地的要通過科學實施工程技術確保補足補優。他認為,對于耕地質量和生態保護應重點防范三個地區:一是華北地區地下水下降導致水資源短缺,二是東北黑土退化應引起足夠重視,三是南方一些地區農耕地的重金屬和有機污染問題。
針對社會公眾對城市建設用地供地不足將導致房價上漲的擔憂,周建春明確表示,2017年土地供應足夠滿足城市住宅用地需求。國土資源部每年將投入20萬畝指標,切實保證保障房用地供應。同時,在下達計劃時,要求地方公布未來3年房地產供地計劃,確保社會公眾知情和正常預期。